行政后勤:
公共卫生科简介 | 护理部简介 | 人力资源部简介 | 公共卫生科工作规范 | 综合办公室简介 | 资产财务(经管)部简介 | 质控科简介 | 总务基建科人员结构 | 医保管理科 简介 | 感染管理制度 | 感染管理科概况 | 医务部 | 党群工作部 |
公共卫生科简介 | 护理部简介 | 人力资源部简介 | 公共卫生科工作规范 | 综合办公室简介 | 资产财务(经管)部简介 | 质控科简介 | 总务基建科人员结构 | 医保管理科 简介 | 感染管理制度 | 感染管理科概况 | 医务部 | 党群工作部 |
ICU的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达到以下的要求:
一、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和监护区。治疗室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施,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2。每天进行空气消毒。
二、感染病人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特别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三、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五、注意观察病人各种留置管路、加强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六、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七、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八、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九、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药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不得穿工作衣进会议室、食堂或离院外出。
2、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
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4、供应室工人需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人员应持有上岗证。
(二)环境管理
1、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2、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
3、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各个区域有专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
4、供应室周围应清洁,无污染源。
(三)消毒隔离
1、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2、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器具等,按照清洗操作规程进行清洗、干燥、监测、打包、消毒或灭菌后备用。
3、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每周彻底擦拭。
4、凡被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特殊感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单独包装,并有明显标记,先高水平消毒或高压灭菌后再做常规清洁消毒灭菌处理。
5、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符合质量要求(有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
6、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各类无菌包装完整,注明名称灭菌有效期、责任人,发放前必须认真检查,过期重新灭菌。
(四)无菌室管理
1、无菌室干燥通风,排气扇向外排风,室内、柜内清洁,无灰尘。拖把、抹布专用。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擦拭每日1-2次,物体表面细菌培养每季度一次。
2、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每季度无菌室人员做手培养一次。
3、无菌物品一经发出,若要再放回无菌室内,必须再次做灭菌处理。
4、每日检查无菌物品不得有过期物品,一般有效期7-10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者重新消毒灭菌,无菌包每月细菌培养一次。
5、无菌室定时空气净化,并有记录,每季度一次空气细菌培养。
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包装后,进入无菌室,并在有效期内。
7、供应室工作程序严格执行《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质量监测》、陕西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室)质量验收标准》中有关规定,并按此质量控制标准,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在手术部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进入洁净手术部清洁区、无菌区内的人员应当更换手术部专用的产尘少的工作服,换鞋(洁污鞋交替地带采用分隔换鞋,洁污鞋分开放置)→脱袜→更衣→内走廊→手术间。手术人员不能戴手饰、耳饰、搽亮甲油或戴假指甲,不允许有自己的衣服外露。外出人员外出时更换鞋、衣。
3、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4、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5、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6、其他人员进入手术部 严格控制进入手术部内的人员,控制参观人数(2-4人),参观人员佩戴标识,有专人领至指定位置。
7、手术室工作人员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病(如痈、疖)时,一律不准进入手术间。
8、手术病人进入手术部 病人入室必须要更衣、带帽、换鞋,接送病人采用双车法。
(二)环境管理
1、分区明确,分为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不同洁净区之间必须设置缓冲室,以控制不同空气洁净度要求的区域间气流交叉感染,有效防止污染气流侵入洁净区。
2、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3、洁净手术部的物品(敷料、器械等)应分别采取有效的净化流程,各通道应符合功能流程。
4、洁净手术部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手术部清洁工作应在每天手术结束后净化空调系统运行时进行,达到自净时间后关机。
5、各级手术间应设置感应式自动推拉门,并设有自动延时关闭装置,室内温度以22-25℃,湿度以50%为宜。
6、负压手术部每次手术结束后应当进行负压持续运转15分钟后再进行清洁擦拭,达到自净要求方可进行下一个手术。
7、手术部用物必须保持整齐、清洁,表面无尘,地面无碎屑、无污迹。定期清洗与保养。
8、定期维护
(1)对洁净区域内的非阻漏式孔板、格栅、丝网等送风口,应当定期进行清洁。
(2)对洁净区域内回风口格栅应当使用竖向栅条,每天擦拭清洁1次,对滤料层应按照规定更换。新风入口过滤网:1周左右清扫1次,多风沙地区周期缩知;过滤器更换周期:粗低效过滤器1-2个月;中效过滤器2-4个月;亚高效过滤器1年以上;高效过滤器3年以上。
(3)过滤致病气溶胶的排风过滤器应当每半年更换一次。
(4)热交换器应当定期进行高压水冲洗,并使用含消毒剂的水进行喷射消毒。
(5)对空调器内部加湿器和表冷器下的水盘和水塔,应当定期清除污垢,并进行清洗、消毒。
(6)对挡水板应当定期进行清洗,对凝结水的排水点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并进行清洁、消毒。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是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是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是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常居菌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暂居菌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下列情况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4.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六步洗手法)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六步洗手法图解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
党群工作部电话:0943-5931017
党群工作部传真:0943-5931017
技术支持:甘肃万维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宝积路
管理:党群工作部 邮编:730900
24小时技术支持:15352403518